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产品 > 正文

看玻璃工艺巧夺天工

发布日期:2016/3/8 2:18:13 浏览:781

展览中,各种晶莹剔透、绚丽夺目的玻璃器让人感叹匠人巧夺天工的制造技术。其中,既有反映当时欧洲时尚和审美的玻璃奶瓶、彩色拼花窗玻璃、绘有帝国皇帝形象的啤酒杯,又有蕴含中西方艺术交融成果的花瓶、酒具、仿陶瓷玻璃版画、镇纸形玻璃瓶,琳琅满目。展品饱含浓郁的欧洲风情,焕发着耀眼的艺术魅力,这批美轮美奂的玻璃精品自2014年开始在国内多地巡展,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好评。

原标题:看玻璃工艺巧夺天工

玻璃工艺瓶

玻璃工艺瓶

玻璃工艺瓶

特别关注

玻璃工艺瓶

◎深圳特区报记者刘莎莎/文

齐洁爽/图

据说,乾隆皇帝在未登基时曾写过一首称赞玻璃窗的诗:“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作为一种舶来品,玻璃因其亮丽璀璨、变化无穷深得中国人喜爱。3月1日,由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联合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的《琉光璃彩——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在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这是国内首个较为完整地展示欧洲玻璃制造工艺发展历程的展览,共展出200多件/组精品玻璃器,囊括了从古代、中世纪直到近代各个重要时期的主要代表性艺术流派的杰作。展览将持续至今年6月12日,市民可免费到场地参观。

展品饱含浓郁的欧洲风情

本次《琉光璃彩——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的展品来自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创立于1885年,其收藏的玻璃工艺品被誉为集欧洲玻璃工艺艺术之大全,其中以波西米亚玻璃最具特色,目前藏品数量达4万件。本次来深圳展览的展品就是从中精选出的200多件/组。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布展以欧洲玻璃工艺诞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轨迹为线索,分为“古代与中世纪玻璃器”、“文艺复兴时期玻璃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玻璃器”、“19世纪上半叶玻璃器”、“19世纪下半叶玻璃器”、“新艺术时期玻璃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玻璃器”七个部分。

展览中,各种晶莹剔透、绚丽夺目的玻璃器让人感叹匠人巧夺天工的制造技术。其中,既有反映当时欧洲时尚和审美的玻璃奶瓶、彩色拼花窗玻璃、绘有帝国皇帝形象的啤酒杯,又有蕴含中西方艺术交融成果的花瓶、酒具、仿陶瓷玻璃版画、镇纸形玻璃瓶,琳琅满目。展品饱含浓郁的欧洲风情,焕发着耀眼的艺术魅力,这批美轮美奂的玻璃精品自2014年开始在国内多地巡展,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好评。

一部浓缩的欧洲玻璃发展史

中国虽在春秋末期就已出现玻璃器,但是始终未成大宗。与之相比,欧洲在世界玻璃艺术发展史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对外交流部主任度山先生介绍说,罗马帝国时期,玻璃制作广泛传播,腓尼基人发明的玻璃吹制法在玻璃制造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玻璃器见证了玻璃业在16、17世纪空前的繁荣状况,热成形玻璃和冰裂纹玻璃都是当时最流行的玻璃精加工技术成果;17、18世纪,高品质无色玻璃在中欧出现,刻磨雕花技术成为主导装饰工艺;18世纪,波西米亚是制作彩色玻璃的领军者;19世纪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第一件英国制虹彩玻璃;20世纪初,维也纳几何风格风靡一时。

欧洲玻璃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各类艺术精华发展至今,展现出既忠于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艺术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来深圳展览的200多件/组精品玻璃器涵盖各个时期的真品,堪称欧洲的玻璃发展史。

“中国风”对欧洲玻璃器影响深远

欧洲玻璃艺术发展也受到了中国的深远影响,中西方的文化在不断交融中孕育出许多新的瑰宝。

此次展览中,具备“中国风”的展品,如花瓶、酒具以及类似陶瓷的版画格外引人注目。一件长方形的玻璃版画上画着中式房屋、飞翔的仙鹤、低矮的假山石和中国人;一件制作于19世纪20年代末的甜点盘,盘中的杯子上有中国特色的楼阁式建筑;还有两件小瓶子的造型仿造了中国传统文房物品镇纸,上面还带有瓶塞。

欧洲人对玻璃器的喜爱,不亚于中国人对瓷器的珍视。历史上,中国的瓷器也对西方的玻璃制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1295年从中国返回,激起威尼斯人对中国瓷器的兴趣。他们将氧化锡添加到玻璃原料里,制成了一种类似中国瓷器的高品质、实用的不透明白色玻璃,意大利语叫做“lattimo”。

最新玻璃产品
本周热点
  • 没有玻璃产品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