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产品 > 正文

北京最大保温瓶工厂由于高污染、高能耗被关停外迁-北京玻璃瓶生产厂家

发布日期:2015/11/27 16:02:06 浏览:755

北京玻璃瓶生产厂家

▲车间停产,成了流浪猫的栖身地

北京玻璃瓶生产厂家

厂区内堆放着十万余个尚未制成内胆的玻璃瓶,有的从两米高的架子上倒下来,碎成一片

北京玻璃瓶生产厂家

▲留守的值班工人在厂区巡视时会顺道打上两壶热水,手中的鹿牌用了已有五六年

最大保温瓶工厂为北京蓝天外迁

还记得那个“夏天盛冰棍,冬天打豆浆”的保温瓶吗?曾经,几乎每个老北京家里都有一个的鹿牌保温瓶,瓶身上有个扬蹄跳跃的小鹿,这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生产厂家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鹿牌)也曾是昌平区最大的国企之一,但由于高污染、高能耗,被列入2012年北京市关停企业范围之内。

目前,整个厂区全面停产,曾经繁忙的生产车间只剩下灰尘飘荡。

这灰尘,让刚刚经历了重重雾霾的市民,很容易联想起飘在空气中、监测数值爆表的PM2.5。为了北京的蓝天,鹿牌不得不“背井离乡”。

探访10万玻璃瓶连回炉的机会都没了

与城区阔气的玻璃幕墙大厦不同,坐落在昌平南口的鹿牌仍然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风格,矗立着高大的青灰色厂房。

进入厂区,空地上堆放着尚未制成内胆的玻璃瓶,薄如蝉翼。

车间上百米长的生产线上,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玻璃瓶,还有已经镀银的内胆及未画完图案的铁皮瓶身。“得有十万个(玻璃瓶)吧。没意义了,都是废品了。”值班工人称。

这个占地200多亩、高峰时曾有3000多工人的大厂区,如今人迹罕见,车间里没有了嗡嗡的锅炉噪声及产业工人的“大嗓门”,数十米高的大烟囱也没有了“烟柱”。

曾经,保温瓶厂有五个庞大的熔炉,熔炉从来不会熄火,总保持1400摄氏度的高温。做保温瓶内胆的玻璃瓶只有一周的寿命,瓶子“料性”变差时,只能打碎重新吹制。

从1962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炉,到2012年7月9日,大熔炉整整燃烧了50年,如今一切都成了历史。这些瓶子根本连回炉重炼的机会都没有了。

创业制帽厂成“鹿国”高峰时澡堂子都改成车间

鹿牌创建于1962年,前身是北京第九制帽厂。

当时,女厂长史静贤带领一群“裁缝”商量出路,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珍贵的保温瓶,却跑遍北京都没有找到,“裁缝”们瞅准了商机,决定改行生产保温瓶。

1962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厂,北京人用上了本地生产的国货。

上世纪80年代,鹿牌保温瓶最高峰时期每个月生产500万个玻璃瓶,甚至连洗澡堂子都改造成了车间,各省市前来进货的大货车从厂里一直排到马路上。当时,堆放在屋外的煤堆跟小山一样高,由于煤太多,煤堆中央的煤块竟然有的自燃。

北京包括王府井百货大楼等所有的大型商场都有鹿牌专柜。北京二商集团专门派了常驻代表,避免保温瓶都被外地客户抢了去。

1992年,在庆祝建厂30周年的大会上,为厂子工作30年的老职工,每个人被奖励3000元钱。

当时普通工人只有一二百元工资,鹿牌工人的月收入就达到了七八百元,鹿牌形成一个小小的“鹿国”,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子弟幼儿园、自己的食堂。

厂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鹿牌年生产量最高达8000万个,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在北京地区接近100,是名副其实的“国民保温瓶”。

鹿牌还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其也由此成为北京工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

讲述当年有鹿牌就像现在揣着新款iPhone

厂房的辉煌离市民的生活总还有点远。要不是前一阵兴起的“国民床单”、“国民保温瓶”的集体怀旧,“小鹿”也许很难再次跃入公众视野。“这年头,谁家还用暖水瓶呀?”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学生小刘等90后一代对保温瓶的记忆几乎为零。

但在一家收藏品网站上,一个生产于1981年的鹿牌保温瓶拍卖出200元的高价,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竹皮保温瓶和铁链壳保温瓶标价高达上千元。

鹿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那时候,把奶油冰棍或者北冰洋汽水倒进保温瓶里,第二天入口还是冰凉的。”在六旬老人王玉荣家的茶几下,有两个鹿牌保温瓶:一个铁皮外套,画着富贵的大红牡丹;一个塑料外套,画着阿凡提故事。

王玉荣用了一辈子鹿牌,她还记得保温瓶不仅是冬天必备的热水来源,也是小屁孩夏天的“冰箱”,那时候家家必备。

当时,买保温瓶还需要专门的“保温瓶票”;而不少人结婚的时候,一对画着红色牡丹花的鹿牌保温瓶和喜庆的红色牡丹花的床单,都是必备品。

鹿牌还生产保温杯、保温饭盒。有一次,王玉荣的同事由于业绩突出,厂里奖励一个“鹿牌”保温杯,这个同事总是端着去开会,引得一屋子人羡慕嫉妒恨。

“当时有个鹿牌保温杯,就跟现在年轻人有了最新款iPhone手机一样。”

最新玻璃产品
本周热点
  • 没有玻璃产品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