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会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园区技校”铸造“技能铁军”

发布日期:2022/11/15 17:09:59 浏览:369

来源时间为:2022-11-06

江门耀皮工程玻璃

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园区技校”实训中心开展安全培训。

江门耀皮工程玻璃

举办培训活动,为企业培训更优秀的班组长。

江门耀皮工程玻璃

学生通过技能大师工作站到企业实习。新会技师学院供图

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园区技校”实训中心。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对一线技术工种、设备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今年6月,新会技师学院23名学生经面试被项目录用,7月10日,他们被派往厦门接受为期6个月的培训,将成为工厂的第一批技术骨干,为项目的落地投产贡献力量。”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聂丽霞表示。

今年以来,新会区认真贯彻省委“1 1 9”工作部署和市委“1 6 3”工作安排,落实市“园区技校”建设工作方案,依托市人社局优质资源和新会技师学院专业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在培养载体建设、政校企联动、培养方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上下功夫,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接下来,新会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建强“园区技校”工作体系,打造技能人才“储水池”。

文/图黄胜(署名除外)

A坚持问题导向

加强培养载体建设

新会区是江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今年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2位。立足建设“首善之区”,剑指千亿产业,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凭借多年发展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内生动力强劲、综合效益突出的湾区重大产业平台。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

近年来,针对园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不多、方式不活等问题,新会区人社局充分发挥新会技师学院作为全省首家县区级技师学院的优势,积极服务新会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依托园区技校实训中心、园区职工服务中心、镇级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与产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技校”,以“园校”合作模式,培养园区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8月31日,集生产技能展示、安全培训体验、仿真实训操作、综合业务培训等功能一体化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园区技校”实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新会技师学院与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等6个园区共建“园区技校”联合体6个,与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共建“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站3个,与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园区技校”培训点10个。通过搭建园区、技校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新会区就近就地面向园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以点带面解决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难问题。

B坚持需求导向

深化政校园企合作

技能人才是支撑新会制造、新会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会区人社局以“政府搭桥,院校与企业对接”的方式,联合新会技师学院深入走访各工业园区,主动对接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链主企业和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19家园区企业,深挖企业需求,深化政校园企合作,推进新会技师学院与6个园区、8家企业对接,分别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和校企双制班合作协议。

其中,新会技师学院与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参与企业培训,企业专家通过进校园活动,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目前,该学院有近300名毕业生在中车广东工作,大部分已成为该公司的技术骨干,多人已成长为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

C坚持目标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为探索可借鉴可复制、能辐射全区各大产业园区技能人才培养与助力企业技改技革的工作经验,新会区人社局积极探索。6月16日,“园区技校·一企一案”研讨会在新会技师学院时年校区举行。企业代表、技工教育专家为“园区技校”人才培养方式建言献策,企业代表深化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

针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技术发展“卡脖子”问题,新会区人社局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着力构建“产、教、研、创、用”五位一体、多元发展体系。发动新会技师学院与相关龙头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5个,由新会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学生与企业技术工程人员组成团队,服务企业技改与科研攻关。

今年6月,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找到新会技师学院,希望学院能够提供技术支持。今年暑假期间,新会技师学院组织4名机械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为企业机加工车间的工人进行机械基础和编程基础培训,引导企业利用自动编程加工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新会区还发动企业参加市人社局举办的“园区技校·一企一案”技能培训巡回服务行动。根据市出台的100项“园区技校”课程清单,该局深入摸排企业技能人才培训需求,邀请专业师资,以送技进园、送技进企、送技下乡的形式上门开展培训。目前,新会区共举行相应培训19场,培训员工1498人次。该局还深入总结新会区第一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经验,以助推产教融合为目标,发动企业和院校合作申报新会区第二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项目,并对入围的项目进行奖励,校企联动,培养产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目前,新会区“园区技校”项目实现了技能培训从政府“端菜”向园区企业“点菜”转变,培训方式灵活,课程体系丰富,有效提高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受到企业和园区的肯定。

园区技校“花式玩转”企业定制

近年来,新会区聚焦江门市八大战略产业和新会区三大主导产业,主动对接大中型企业,加快产教融合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不断创新校企双制班、新型学徒制、“卓越班组长”训练营、技能大师工作站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丰富产教融合的内涵,成功构建“院校 园区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定制一:校企双制班

招生即招工,定向培养紧缺人才

“以往企业招工,只重招不重培。紧缺岗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为了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企业与学校开展双制班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组建教师队伍、实施教育教学、搭建管理队伍、开展考核评价,定向培养紧缺人才。”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说。

2021年,江门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与新会技师学院合作,成立双制班定位与核心小组。同时,组建了由品技部、管理部、设备管理部、生产部经理组成的讲师团队,他们认真制作、审查修改课件,助力学校教学工作符合生产实际。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该公司还制定了一套奖金评定方案,明确双制班学习成果的加分和减分项。目前,双制班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都符合预期。

“双制班是我们公司的重要项目之一,关系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双赢的结果。”江门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陈美媛表示。

2021年开始,新会技师学院先后与8家企业共建校企双制班,累计招收学生239人,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双方共同育人。今年7月,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该学院与企业签订了新的校企双制班办学协议。目前,共有200余名学生进入双制班,包括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30人,德昌电机(江门)有限公司30人,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30人,海信空调(江门)有限公司30人,鹤山北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30人,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宝娜美容培训中心30人,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20人。

定制二:新型学徒制

发放津贴,提高老员工带新人的积极性

“目前,没有任何一家社培机构能够开展纺织类的职业工种培训及技能等级鉴定。企业所需技工人才不能通过外界补充,只能通过内部培养。但企业自主培养的方式相对粗放,不能较好满足需求。新型学徒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经理梁小雅说。

传统学徒制是由指定师傅负责教授新员工岗位知识及技能,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新岗位。由于职场中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师傅在传授知识时难免有所保留,学徒真正掌握的实操技能有限,跟不上企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步伐。新型学徒制以“带徒有津贴,当学徒有奖励”的方式开展,企业根据学徒考核鉴定结果及带徒数量,对师傅给予直接奖励,激发师傅带好学徒的积极性。

目前,新会技师学院共与21家企业签订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备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共708人。今年下半年,该学院重点结合“园区技校”项目特点,推动新型学徒制在新会园区企业落地。

“近年来,我们联合新会技师学院,培养了一批染色工、纬编工、挡车工。新型学徒制提高了老员工带新人的积极性,对公司人才队伍的传承很有帮助。公司有了一个可以自主培养人才的平台,技能人才有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归属感和稳定性增强,企业人力成本大大降低。”梁小雅表示。

定制三:“卓越班组长”训练营

重点培养,让班组长更优秀

“我们通过产线访谈、调研,发现传统班组长在学历、年龄和管理方式上,与智造型工厂升级和精益管理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学历较高、思想年轻化、能快速适应产线、主动改善创新的班组长储备严重不足。”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经理胡敏清介绍。

他表示,以往,企业对于班组长的培养比较分散,且以各班组自发培养为主,效果不够理想。往智慧工厂方向发展的战略规划定位和未来业务生态规划,让该公司迫切希望探索出一种新的班组长培养模式。经过考察研究,企业与新会技师学院达成合作,借用后者优质的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培养卓越的班组长队伍。

具体合作方式为,由企业优秀技术骨干和新会技师学院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卓越班组长”专班,企业负责制定培养方案,系统规划培养体系,协调各方资源并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新会技师学院负责制定(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协助企业做好学生选拔、测评工作。同时,通过“双导师”制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管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目前,经过密切沟通及不懈努力,企业已选拔出10多名优秀骨干,他们将成为专班的老师。我们计划从275名大专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出20人,为企业培养优秀班组长。人员激励和约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和内容搭建等工作正在推进中。”新会技师学院副院长林洁瑜表示。

定制四:技能大师工作站

精准“滴灌”,力挺企业技改项目

“以企业技改项目为引领,由大学技术力量、企业技能大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和学校预备技师班的师生组成项目团队,既服务企业科研攻关,又让预备技师班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让他们一出站即可胜任企业

[1] [2]  下一页

最新行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