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欧洲为何崛起?有人说是玻璃

发布日期:2017/2/5 15:12:15 浏览:441

别开书面

《玻璃的世界》一书,原名《TheGlass

Bathyscaphe》,直译过来是《玻璃深潜器》,封面画一船,铁链吊一玻璃桶入海,人在桶里观察。意思是玻璃让人们看到崭新世界。作者艾伦·麦克法兰,多产的英国作家,国内译著好几本。

麦克法兰认为,玻璃将欧洲送进了知识大增的新世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变化,离不开玻璃应用。以透视画为例——埃及、希腊、罗马都没有发展出透视法;除了文艺复兴的欧洲,一切文明都没有透视法指导的画作。栩栩如生的“写真”为何出现在欧洲?

麦克法兰详细分析了画者心理。首先,各国的图画都带有文字的性质——象征和表意,引观者联想。麦克法兰认为,艺术高度发达的东亚、阿拉伯、印度和拜占庭,艺术家都无意于重现自然,因为美术约定俗成,是要传达深邃的含义而非表象。

并不是各大文明没有透视法的种子。希腊和罗马有一些透视技法,5世纪的印度和11世纪的中国《清明上河图》都表现出一些透视法规则,但都未被继承发展。14世纪意大利乔托的透视思想,也是沉寂一百年后才被呼应。

之所以意大利(以及稍后的尼德兰)文艺复兴突然出现了透视画热潮,麦克法兰认为是因为高质量玻璃镜的普及改造了视觉,准备了一批甘愿受骗将二维图像想象成三维图像的观众。新型观众喜欢看到世界被捕捉到一片玻璃上,有点像现代的电视观众。

15世纪有个意大利雕塑家评论透视法:“取一面镜子来,举在你想描绘的东西前面。在镜子里看,你会更容易看见那样东西的轮廓……我认为布鲁内莱斯基就是这样发现透视法的。”文艺复兴画家,包括达芬奇,借助镜子作画;大家为画作不像镜子里的影像而遗憾。绘画的目的成了模拟镜子中的自然。镜子帮助人们变换视角,体验更多的细节,世界更锐利了。

被全世界使用的传统的金属镜,不够大也不够亮;而布鲁内莱斯基用巨大玻璃镜去映照新建广场样貌的1425年,被认为是透视法的开始。

玻璃窗户也改变了人心。欧洲人可以坐在屋里看到屋外,出现了“照相机镜头”或者“西洋镜”的体验;人们开始把绘画看作一块切断视线的玻璃板。大家也开始用玻璃板作画,在玻璃板上描出景象的轮廓,再转移到纸上。即使毫无艺术品味的人,也可以用这办法做出拟真的图像。

总之,《玻璃的世界》认为人的天然视觉倾向于扭曲和符号化这个世界,而玻璃补偿了心灵对自然的扭曲。

除此以外,麦克法兰还有个新颖的说法:意大利和尼德兰在1300—1600年萌生个人主义,是因为玻璃产量最高,镜子成了家居标配。人们热爱镜子里的自己是个人主义心理的基础。

《玻璃的世界》讲到了玻璃的历史和它怎么用于科学实验——罗马技术被中世纪修道院继承,经近代欧洲人一波波改进和普及,成就了列文虎克和牛顿。17世纪末,英国人研发出铅玻璃,自此成为玻璃强国,并执科技之牛耳。1750年,约翰逊博士说玻璃“让哲人目光延伸到种种新领域……铺平了科学的道路。

《欧洲为何崛起?有人说是玻璃》相关参考资料:
我说的是欧洲的一没、中部崛起、猩球崛起、大秦帝国之崛起、猩球崛起 黎明之战、中国崛起、猩球崛起3、黑暗骑士崛起、古墓丽影崛起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