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4/20 14:50:39 浏览:541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绵阳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环境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比较优势,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差异化、精准化的环境管理,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对城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省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等战略。随着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城镇扩张、农村发展、人员流动等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级“十四五”规划和绵阳市国民经济规划,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推动形成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筑牢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厚植中国科技城的绿色本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资源利用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相统筹,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相统筹,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应对气候变化相统筹,做到预防和治理结合,减污和增容并重,全要素、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数字赋能和科技支撑,提升环境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与保护目标和治理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坚持全民行动、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新机制、新载体,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牢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科技城建设的绿色本底更加坚实。

具体目标:

——践行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内,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绿色交通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2,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2.9微克每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国省考核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城区黑臭水体比例和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

——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牢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及四川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56.5,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环境安全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4,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充分保障,核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专栏1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一)环境治理

(1)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μg/m3)

34

32.9

约束性

(2)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9

90.2

约束性

(3)市城区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

0

0

约束性

(4)国省考核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5)地表水质量劣于V类比例()

0

0

约束性

(6)市城区黑臭水体比例()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约束性

(7)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约束性

(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68.3

85

预期性

(9)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9871(累计)

约束性

(10)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

545(累计)

约束性

(11)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总量

-

2300(累计)

约束性

其中:机动车

-

1600(累计)

约束性

(12)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总量

-

1140(累计)

约束性

其中:机动车

-

370(累计)

约束性

(二)应对气候变化

(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预期性

(三)环境风险防控

(1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4

≥94

约束性

(17)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

完成省

下达目标

约束性

(四)生态保护

(18)生态环境指数(EQI)

/

稳中向好

预期性

(19)森林覆盖率()

55.78

56.5

约束性

(20)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

14.79

面积不减、功能不降、性质不改

约束性

展望2035年,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绿色繁荣、城美人和、智慧高效的西部生态强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典范城市。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优化,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1.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推进涪城、游仙、安州、江油和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城新区等城市化地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推进三台、盐亭、梓潼等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生态农业,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协同推进,改善耕地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北川、平武等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鼓励因地制宜推进“两山”转化。

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布局。根据各县(市、区)、园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以江油为重点,建设枢纽型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基地和李白文化圣地,融入全省“大九寨”“大蜀道”“大熊猫”发展格局。以梓潼、三台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支持高新、经开、涪城等地发展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高产值、低排放产业,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和创新示范区。推动盐亭、梓潼等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丘区经济跨越发展样板区。加强平武、北川等地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构建涪江上游生态屏障区。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落实四川省及绵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依法划定的20个优先保护单元要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活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落实以“三线一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结果为基础的分区管控措施。涪城区、游仙区等9个县(市、区)中心城区重点管控单元要以“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为重点,优化工业布局,有序实施高污染、高排放工业企业整改或搬迁退出,严格环境风险防控。涪城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发展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等30个工业重点管控单元要以“严格产业准入”为重点,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强化资源利用效率约束,加快环境基础设施提标改造。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要素重点管控区域等4个要素重点管控单元应推进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加强“散乱污”管理。三台县一般区域、盐亭县一般区域等6个一般管控单元要以“削减污染存量、拓展环境容量”为重点,加快现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涪江、凯江、梓江流域乡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收集和处理等。

专栏2绵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优先保护单元。共20个,包括绵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中,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其中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一般生态空间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园区面积,已有的工业开发区要逐步改造成为低能耗、可循环、“零污染”的生态型工业区,鼓励发展“飞地经济”。

重点管控单元。共43个,包括城镇重点管控单元9个(包括涪城区中心城区、游仙区中心城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