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4/20 14:50:39 浏览:537

源平衡表。

低碳生活引导工程:

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设施建设,开展“光盘行动”“限塑行动”和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在涪城、游仙、安州等城市核心商圈和北川羌城旅游区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的绿色商场。

  (三)突出协同增效,打赢蓝天保卫战

1.统筹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改善

加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分类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已达标区域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计划,未达标的区域实施空气质量达标冲刺行动。以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为主线,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强化轻度污染天气应对,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开展春夏季臭氧和秋冬季PM2.5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到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全域达标并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臭氧污染得到遏制。

大力推进协同治理。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以火电、水泥、交通行业为重点,建立温室气体与多污染物协同监测和治理体系,加强氮氧化物、甲烷、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开展常规大气污染物和汞、二噁英、氢氟碳化物等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区域协同防治,以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三台全域为重点管控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统一标准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完善区域间协同治理机制,深度融入成都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与德阳、广元、南充等毗邻城市联防联控,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

2.深化工业源治理

推动钢铁、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因厂制宜建设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有组织排放稳定达到排放限值要求,在生产安全前提下,加强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中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推广清洁运输。加快推进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国能江油热电有限公司、国能四川天明发电有限公司电力数据、在线监控数据、视频监控监管,确保按超低排放改造标准持续稳定运行。加强国能四川天明发电有限公司投产运行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

开展水泥、玻璃行业深度治理。推进水泥、玻璃行业开展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自动化技术改造升级,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深化无组织排放管控,鼓励有条件企业在料仓、堆场等重点涉尘区域设立颗粒物检测装置。深化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基本完成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燃料类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逐步推进“一园一策”废气治理要求,2024年前,高新区、经开区工业聚集区完成“一园一策”废气治理方案编制。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废气集中处置设施、抑尘喷洒工程中心、集中喷涂工程中心、溶剂回收中心等基础设施。强化园区大气监测监控能力,建立健全覆盖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园区大气自动监测监控体系,提升园区大气环境管控水平。

3.大力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

强化VOCs源头控制。按照“控制总量、削减存量、减量替代”的原则,涉挥发性有机物的建设项目,按照省上规定实施新增排放量替代管理,对VOCs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推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工作,引导企业使用和生产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率先在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全面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涂料,有序推进木质家具、工程机械、包装印刷等涉VOCs重点行业的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鼓励室外构筑物防护和道路交通标志全部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

实施VOCs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推行VOCs重点行业“一企一策”,建立VOCs管理台账。深化化工、电子、汽车、工程机械、医药、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加快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汽油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已安装油气回收设施的油气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

健全VOCs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化工、汽车、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重点企业VOCs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定期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削减效果综合评估。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在高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园区周界及内部探索建设VOCs环境监测网络,推广“VOCs电子围栏”监测系统,开展重点管控企业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监测。

4.加强移动源污染整治

优化调整车辆结构。加快淘汰老旧车,制定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结合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鼓励老旧车置换为清洁能源车辆,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区公交和物流电动化,2025年,城市建成区的新增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车比例达到100,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到20以上。

加强在用车环保监管。严格机动车环保准入,按要求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大在用车排放监管力度,建立基本覆盖市域的尾气排放遥感监测和黑烟智能监控网络,推动非现场执法。加大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的尾气排放监督抽检力度,加强日货运量超过20车(中重型货车)的重点用车单位监管,持续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定期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监督检查。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加强工程机械精准定位和实时排放监控,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优化调整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范围,将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纳入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区域内禁止使用国Ⅱ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动园区、机场、货场、工矿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

提升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实施更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严禁不达标船舶进入市场。逐步提升船舶燃油质量,推动船舶改造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设备。强力推进脱硫脱硝技术在船舶尾气处理上的应用。

5.强化面源污染治理

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施工扬尘污染管控,深化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快反系统在扬尘污染防控的应用力度,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施工扬尘治理体系,开展降尘量考核。严格落实扬尘防治“六必须、六不准”和“六个百分之百”,建设“智慧工地”,以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为标杆打造扬尘精细化管控“绵阳模式”。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加强运输渣土、石料、水泥、煤炭、垃圾等物料车辆管理,制定更高的道路保洁作业标准,优化机械化清扫设备,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5G AI”人工智能清扫作业试点示范。

严控餐饮油烟污染。优化城市餐饮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依托“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完善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综合管理平台,加强重点餐饮企业在线监测和监管。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机制,强化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整治。加强居民家庭油烟排放环保宣传,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推广盐亭、三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统筹快反平台与基层环境网格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秸秆露天焚烧监管合力,严控秸秆露天焚烧。鼓励发展种养循环模式,减少化肥施用。

专栏5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开展水泥、玻璃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自动化技术改造升级,开展涉气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提标升级。在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率先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涂料,以木质家具、工程机械、包装印刷等涉VOCs重点行业为重点有序实施原料替代工程。推进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汽油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

移动源和面源整治工程:

开展老旧机动车淘汰,开展老旧柴油货车和燃气车有序淘汰和更新,开展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实施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工程。

    (四)统筹“三水”共治,打好碧水保卫战

1.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指标体系,在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工作中体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刚性约束原则,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

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持续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解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扎实做好流域、市、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与评估,建立完善水资源供需平衡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将再生水、雨水、清下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游仙、盐亭、梓潼等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构建“截、蓄、导、用”并举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水量。按照“一河一策”要求,开展重点河流生态流量调度与监管工作,制定并落实流域生态应急调水方案。对水库、闸坝、电站、引调水工程实施动态调度,确保枯水期基本生态下泄流量。新建、改建和扩建水工程,应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条件。实施河湖连通,加快建设“引通济安”“武都引水二期”等一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升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

2.强化水环境治理

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对区域内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制革、农药等重点行业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管理,严格重金属、高盐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预处理和分质处理,加强对纳管企业总氮、总磷、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加强对有色、硫酸、磷肥等行业废水总铊污染排查整治。强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重点排查整治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自动监控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推行园区水环境“一园一档”管理。继续巩固深化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开展重点“三磷”企业“回头看”,推进磷矿、磷石膏渣场和堆场生态修复及土地复垦,开展地下水阻断工程、尾矿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冷却水和低污染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和提高重复用水率,推动将市政再生水作为园区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

提升城镇水污染治理水平。科学编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到2025年全部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以机关、学校、医院、集中居住小区、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浴室等排水户收集支干管和沿江(河)污水主干管为重点,加快推进县城和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持续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造。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落实“查、测、溯、治”四项任务,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