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4/20 14:50:39 浏览:539

立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以涪江干流及凯江、梓江、安昌河、平通河、通口河、芙蓉溪、魏城河等重要支流为重点,开展绵阳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绵阳市入河排污口名录。推进入河排污口问题溯源。有序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2年底,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时限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规范排污口设置,明确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标志牌、监测监控设施等建设内容,推进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管理,到2024年底前,完成所有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3.实施水生态保护

开展水生态监测。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推进涪江、梓江、凯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类等水生态监测,完善“一河一档”,构建河湖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涪江及主要支流水生态健康评价。

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运用河道治理、清淤疏浚、自然修复等措施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开展小水电站专项整治,取消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恢复山溪、河流水生态活力。加强河湖岸线生态建设,实施生态景观植被恢复、湖滨湿地建设以及河湖岸线清理复绿等综合整治工程,严格控制与河湖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

推进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各项举措。加大涪江及其重要支流重点水域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力度,以重口裂腹鱼、中华裂腹鱼、鳜、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等为重点,逐步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以改善江湖连通为重点加强洄游通道保护,开展已建水利工程鱼类洄游通道研究,逐步恢复涪江及其重要支流的水生生物通道。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能力建设,试点在特有物种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受损生境开展修复和人工生境替代工程建设。

4.加强水源地及地下水保护

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健全各级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水源地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市“多水源”供水保障。开展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评估调查排查,持续深化水源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布局,加快水源调整、合并,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掌握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径流等基础特性及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评估其污染趋势和健康风险,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及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清单,实现动态更新。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查,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

5.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强化美丽河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加强涉水空间管控,持续推动美丽河湖建设及试点,强化仙海示范引领作用。将水文化与蜀道文化、沉香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合,使河湖生态保护工程与水文化相结合,将美丽河湖建设成为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形式、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

推进涪江流域优良水体保护。加强涪江上游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监管和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厂建设短板,推进北川新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恢复建设提升,强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小流域管理,开展芙蓉溪、木龙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强各级河湖日常巡查管护,持续推进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安昌河、草溪河、芙蓉溪岸线生态修复。

推进凯江流域水质稳定达标。科学合理调度白水湖水库水资源,加强上游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监管,保障枯水期及鱼类繁殖期等特殊时期下游基本生态用水需要。巩固提升“三磷”整治成效,干河子沿线不再新增涉磷工业企业(涉磷固废综合利用除外),推进磷石膏库资源化利用和渗滤液安全处置,加强突发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厂建设短板,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治理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梓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梓潼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盐亭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推进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工程,实施四川梓潼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天仙大佛寺渡口上游盐亭段5个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监管,确保流域生态流量。

推进鲁班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加强流域联防联控,保障外源来水质量。加强内源控制,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和生态清淤、生物净化等措施,减少污染物入库量和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实现水质稳定达标。

专栏6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梓江及通口河等流域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沟渠清淤治理。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实施北川新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游仙区镇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实施三台县城区污水管网(城南片区天保村、台棉及南寺坝周边)提升改造工程、三台县西平镇生活污水主管道建设工程、三台县芦溪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三台县刘营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扩建工程和北川沙金片区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实施涪城区医疗污水处理项目、镇乡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推进北川城镇雨污分流。

工业水污染防治工程:

实施游仙高新区北区及军民融合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三台工业园区芦溪工业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

水源地及地下水保护工程:

开展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建设,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实施游仙区一体化供水工程、开茂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和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以经开区等地为重点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工程。

  (五)推进系统防治,治理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

1.加强土壤污染防控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管,严格落实重点企业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地下储罐和有毒有害物质备案工作。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监管,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完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运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重大疫情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开采污染防治,开展典型矿山和尾矿库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

深入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推进受污染农用地加密调查和风险评估,加快推进重金属高背景区农用地调查,全面推进耕地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开展在产企业地块详细调查和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加强水源地、矿山、尾矿库、中药材基地等特殊区域专项调查评估。进一步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与指标,开展土壤生态环境长期观测,持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

构建土壤环境管理支撑体系。以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提升土壤监管信息化能力,建立污染地块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土壤污染应急机制建设,持续完善各级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土壤环境应急管理、技术装备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推进长江黄河上游风险管控区建设。

2.加强土壤风险防控及治理修复

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结合农用地详查成果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成果,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鼓励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全面从严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加强复垦农用地污染管控。

有序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建立绵阳市污染地块风险等级分类清单。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公共管理和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逐步推进典型污染类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作试点示范建设,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定期公开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等相关信息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到2025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加强未利用地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未利用地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严查向滩涂、湿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矿山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及时督促存在土壤污染问题的单位采取防治措施。未利用地拟开垦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应依法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推进长江上游风险管控区建设。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三线一单”和隐患排查等成果为基础,建立土壤污染源数据库和土壤风险源管控清单。开展风险管理分区,根据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和风险源清单的变化情况,按年度对风险管理分区管控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加快推进安州区长江上游土壤风险分区管控试点区建设,加强试点区在土壤环境综合整治、农用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治理模式、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适用技术、在产企业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土壤污染防治产业链等方面先行先试。

3.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以品牌茶叶、设施蔬菜、猕猴桃、柑橘、蜜柚为主,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有效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4个现代植保示范县为重点,优先选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建立水稻、小麦粮食作物和优势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园区。深入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建设,大力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优化调整种养结构,鼓励梓潼、三台、盐亭等生猪调出大县开展畜禽粪污专业化集中处理。强化水产养殖污染整治,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分类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以城带村”“以乡镇带村”“以园区带村”等方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分类改造现有设施及配套管网,加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提高收集处理水平。坚持源头控制、原位消纳、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强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市85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加强灌溉水质量监管,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区清洁水源工程建设。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理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化整合农村人局环境监管机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探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