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产品 > 正文

“广东工艺”是西方贵族“炫富品”

发布日期:2016/11/15 12:47:44 浏览:356

明清时期,中西海洋贸易蓬勃发展。清代实行“一口通商”制度之后,广东垄断海路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广州口岸成为了中国外销商品的生产基地,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为海外市场服务。广绣、牙雕、贝雕、漆器、银器等传统工艺品陆续输出,还有因对外贸易需要而产生的广彩、外销画、画珐琅等,无不体现着本土的传统风貌和审美趣味,又洋溢着西洋的异国情调。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交汇与融合,是海丝贸易形成的重要的文化财富。

由广州市文物总店主办的“海丝遗珠——广东外销工艺精品展”将于11月17日~11月27日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这是继2013年“牙雕工艺展”与“2014年广东工艺精品展”之后,再次推出的广东外销工艺精品展览,旨在通过广东珐琅、外销画、广东雕刻、银器、外销扇、外销漆器、广彩七个大类的12品种的外销工艺展示,一窥“粤海丝路”之风貌。

“广东珐琅”远销欧美

鼻烟壶最常见

广州是盛清时期中国与西洋交流之先锋,众多舶来品及外来原料皆在此地集散,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和使节团也多经由广州转往内地,许多新兴的科技、艺术即透过此地再辗转传入其它地方。画珐琅即是这样一种由欧洲带入的装饰工艺技术。

“珐琅是一种以硼酸为助融剂,以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的低温矽盐玻璃料,可施于金属、玻璃或瓷胎器皿上,经烧制、打磨后成为各种胎质画珐琅制品。”广州市文物总店副研究员张卫星介绍,由于广东地区早期烧制珐琅的资料留存极少,所以很难知道广东地区烧制珐琅的确切时间和地点,但通过文献和实物来看,康熙年间,广东地区已经开始烧制珐琅:“而康熙晚期创立的清宫珐琅烧制与广东之间,在人员、原料、技术上都有交流。会烧制珐琅的匠人自康熙晚期开始陆续进入到清宫服务,到乾隆时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十数人。”

张卫星说,康熙、雍正朝时期广珐琅进贡的数量较少,但广珐琅作为两广进贡的惯例已确定:“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内务府发样给粤海关,要求制作珐琅呈进,可见广东制作画珐琅的能力受到了清宫的重视。到了乾隆晚期,清宫画珐琅活计逐渐衰退,以掐丝珐琅为主,而广东的画珐琅制作仍然活络,并被美称为广珐琅。”

另一方面,广东铜胎画珐琅制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美。“广东地区制作用于外销的珐琅制品则被欧美学者称为广东珐琅(CantonEnamels)。在外销的画珐琅制品中,以鼻烟壶和装饰盒常见,还包括器皿类的瓶、壁瓶、碗、碟、壶等。此次展览中的《画珐琅山水大屏》,以平板挂屏的形式来表现,则甚为罕见。”另据张卫星介绍,透明珐琅与累丝烧蓝是广东珐琅工艺中的两个绝活,此次展览中的《十九世纪铜胎蓝地珐琅嵌宝石画人物盒》,即为广东透明珐琅的代表,而《银鎏金折扇》则是累丝烧蓝的代表。

“外销画”

使广州成为中国油画发源地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州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画、纸本水彩画、线描画等。

“玻璃画最早在明末清初由西方耶稣会会士传入中国,首先兴起于广州口岸。由于其绘制技术难以掌握,十八世纪欧洲本土玻璃绘画已不再流行。但在同时期的广州口岸却大行其道,成为外销画的重要画种之一,画面题材也多应欧洲中国风的需要而绘制。由于玻璃造价昂贵,且优质的平板玻璃多由海外舶来,成本高昂,运输不便,十九世纪广州的外销画逐渐以布本油画为主,玻璃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广州市文物总店副总经理蒋斌介绍,本次“海丝遗珠——广东外销工艺精品展”展出了诸如《十八世纪玻璃反画宫装仕女像》、《十九世纪象牙油画十三行商馆区》等都是外销画中的代表之作。

“外销画产生源于欧西人士对东方一种特殊的情绪,人们渴望了解神秘东方的一切事务。因之,外销画更多的与后来的明信片十分相近。在粤海关出口税则中,这类外销画被称为油漆画,相信这更多是指布油画和玻璃反画。至于纸本、绢本以及通草纸类的水彩画和水粉画,则与油漆画差异较大。”蒋斌告诉记者,亦因为外销画出现在十八世纪广州的街头,使得广州成为了中国油画的发源地:“啉呱(师从英籍画师钱纳利)、庭呱、新呱、煜呱等是十九世纪外销画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主要绘画肖像、街头风情、花鸟草虫、丝绸制作、茶叶制作、刑罚、生活场景以及港口等等,内容十分广泛。”

广东工艺精湛

备受西方上层阶级宠爱

值得重点书写的还有“广东雕刻”。传统意义上的“广雕”是指在广州地区生产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雕刻工艺品,包括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东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在造型和纹饰上融入西方文化元素,选择象牙、玳瑁、檀香、砗磲等名贵材料,精镂细刻,随形施艺,形成了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巧细腻的艺术特色。

据了解,广州牙雕,始于秦汉,其制器以精细见长,无论大小,皆能标新立异。早在晋代时,广州刺史车永之子溢多,便使人制作象牙簟(dian,席子)。至清雍正、乾隆间,更是广东官员贡入内廷的重要宝物之一。玳瑁雕刻,则是指以海龟科的海洋爬行动物玳瑁的背面角质板制作的装饰品。“广雕工匠亦喜欢选用玳瑁做雕刻材料,并用于外销,如名片盒、首饰盒、外销扇等的制作,其雕刻技法、题材与牙雕等通用。还有就是贝雕,贝雕选用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艺程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

张卫星告诉记者,珍珠贝壳具有色泽天然、质感如玉、晶莹剔透、立体感强、永不褪色的特点:“贝雕工艺早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后来逐步发展到与古老的椰雕工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十九世纪时,中国就曾大量出口贝雕工艺品,上面也带有许多中西合璧的元素。”

此外,银器、外销扇、外销漆器、广彩等大类的外销工艺均在本次展览中有较为完整的呈现。“中国外销银器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但存量极少,大多只可见于西方博物馆。”蒋斌解读,在西方,银器被作为财富的象征,是上层阶级炫富的资本:“同时,作为重要的外销产品,清代广产的漆器设计尤其重于描金工艺。被销往欧洲的漆器大多是黑底描金的设计,金色的线条,或贴金、或泥金,描绘了花草树石、亭台楼阁、人物典故、飞禽走兽等装饰题材,金色的图案纹样被装饰在黑色的漆底之上,显得格外华丽典雅,贵气逼人。”

《“广东工艺”是西方贵族“炫富品”》相关参考资料:
嫩模人民币铺床炫富、炫富app被禁用、警察炫富、美女市长炫富、国民老公再炫富、林志颖 炫富、巴西美女市长炫富、黄晓明 炫富、梅威瑟炫富

最新玻璃产品
本周热点
  • 没有玻璃产品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