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见过玻璃画吗?你家里的老物价也许出自云阳这位老艺人之手

发布日期:2020/6/17 19:59:22 浏览:281

来源时间为:2019-01-04

玻璃画历史可上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流行于德国、捷克等国家。

在乾隆年间,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中国,这种由西方传入的玻璃绘画技术已经在宫廷中出现,并用于王宫建筑装饰上。伴随清朝的衰亡,玻璃画开始走向衰败。这种逐渐消失而成为全世界仅有的绘画,占据了清代绘画史值得研究的一页。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具玻璃画在家里的高低橱、大立衣橱、四扇屏、书橱等家具上风行一时。然而随着新式家具的出现,玻璃画已经逐渐被更替出市场。如今家里有玻璃画的物件可谓少之又少,这让76岁的王鸿骏只能将一身的手艺用在每天的油墨画上。

民间艺人王鸿骏凭借其精湛手艺,绘制的玻璃画曾一时供不应求。如今,玻璃画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尘封在时光里,辉煌不再。面对失传危机,王鸿骏期待有更多人能传承这一民间实用美术工艺,在时光里继续绚烂。

目前,王鸿骏的玻璃画技艺已经纳入云阳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实用美术类),正着手申办重庆市非遗项目。

消失的玻璃画

藏在年逾古稀老人的笔下

昨日,记者在云阳县城滨江大道728号小区见到了曾经的玻璃画师王鸿骏老人,一栋老式居民楼里,王老过着悠然的晚年生活。

玻璃画电视剧

王老自幼热爱绘画,还习得一手好字。年青时,他背着工具和画纸,沿着山城的长江边跑“活路”。以给单位和店铺写吊牌、画广告为生。

1968年,王老与原开县赵家场人刘晓初结识,而刘晓初十分擅长画玻璃画。两人通过交往,相互切磋技艺。他得知,福寿喜庆、商店开张志喜,人们常以玻璃画作为贺礼。王老从中看到了商机,凭借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自己很快掌握了玻璃画的绘画技巧。

通过长达17年的苦心钻研求学,1985年,王鸿骏创办了云阳县凤凰工艺厂,专门出产玻璃画匾,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花鸟鱼虫,样样都画。刘晓初的擅长,在于玻璃上作山水画,而王老在其勾填法基础上,摸索出了渐次法、水墨法、重叠法,并将国画技巧融入。

玻璃画电视剧

“那个时候,玻璃画匾很受欢迎,生日、开业、搬家就讲究的送匾,很畅销,价格最少是30-50元。”王鸿骏说,那个年代,他的产品销往万州、云阳、奉节等区县,作品“夔门天下雄”,还曾获评原万县地区优秀旅游产品。

“这辈子最高纪录留在了巫溪,一天画7幅。”王老说,玻璃画最好卖的阶段,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那时,渝东北地区的家家户户,都想拥有一幅这样的画匾。最好卖的是“松鹤延年”、“猛虎下山”、“寿比南山”。

在王老家里,四处挂满他的手笔,如炭精画像和国画。但唯独,没有玻璃画。“最后几幅,送人了。”具体啥时候送的,王老也忘记了。他大概算了算,上世纪90年代末,玻璃画几乎退出渝东北市场。“这东西,消失十几年咯。”王老很感触。

那些年,仅凭这门手艺,王老养活了自己的3个孩子,还改造了老屋。但伴随时代快步发展,玻璃画这种老物件,逐渐被新兴装饰物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王鸿骏放下了创作玻璃画的画笔。

玻璃背面作画

实际上技艺才是最考人的

玻璃画电视剧

漂亮的玻璃画,制作起来却不简单。玻璃画是正面看的,所以这种技法要求画师在玻璃的反面作画。不但造型上要反着画,着色时也要反着着色。

“画玻璃画最难的技巧就是着色。“我们最前面看到的色彩是要最后涂的,所以是反过来涂色。色彩越丰富,技巧越艰难。就像女人化妆打粉底,到皮肤的红晕、脸的红晕,需要按步骤一步一步来,但玻璃画恰恰相反,必须得反着来,太复杂了。”

对于记者到访,王老欣然现场制作一幅水墨式山村小景,呈现玻璃画的技艺与美感。绘制底稿、勾勒线条、填色、刷底色,完成一幅玻璃画作品,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一笔一个动作,倾注着毕生所学和功力。

王老还精心挑选了一张光洁度好、无黑影的平板玻璃。他想再次重温,那幅久违的作品——一副红梅花开的盛景。苍劲的笔法勾勒出梅花的虬枝铁干,眼前所见每一笔,都是王老毕生总结的精华。

例如,一般情况下,作玻璃画要准备毛笔4支。其中,狼毫和羊毫各2支。前者,笔毛挺拔有力,适用于勾勒线条。后者,吸水性强,适合渲染。再需板刷2-3支,用于底色和大面积天空、海洋、地面等。油画笔规格通常是12种,用于绘画主要部分等。

关于各色油画原料,可用调色油或松节油来调和,也可使用丙烯颜料和水性色画作。而底色,可用四种调和漆(黄、红、蓝、白)等。对于平板玻璃的选择,厚度为3毫米较为合适。辅助工具还包括直尺、棉花球、海绵、小刀、清水等……

“画这东西,结构和主题必须自行创作。不一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如有绘画经验也可以不画图样。但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最好先在白纸上画出图样,放在玻璃下描着画。”王老说,真心实意想学的话,以上描述其实只是皮毛。因为,其核心技术包含在了划边框、线条勾勒、填色、刷底色等细微工艺当中。

实际上,最考人的,是玻璃背面作画的功夫。要想达到正面欣赏的最佳效果,王老说,须从背面先画近景,再画远景,然后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先上后下……总之,不操练个成百上千回,一时半会儿绝对学不会。作画之人,还必须是有心人。

收了几个徒弟

但他挽救不了失传的危机

王老热心地讲解着玻璃画技艺,回忆着玻璃画曾经的荣光,也担忧会丢失了这门民间技艺。这些年,他收了几个徒弟,但挽救不了失传的危机。

王老的二女儿,51岁的王安云,如今在云阳县实验小学任教。虽然教的是语文,却是父亲玻璃画手艺的得意门生。此外,王老还把手艺传授给了奉节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刘兴华,以及现在广东珠海做家具装饰画生意的云阳人吴真学,还有在云阳做广告业务生意的袁明生等人。

玻璃画电视剧

即便如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盛行,这种民间实用美术工艺再次受到冲击,仍然面临失传的危机。王老不禁担忧。好在,王老的玻璃画技艺,目前已着手申办重庆市非遗项目。似乎,王老与玻璃画的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个时代在变迁,科学技术在发展,我是想怎么把这个技术传承下去,只要有愿学的,我就愿教,不保守,不然就要失传了。”王鸿骏说:“太多年没画了,感谢人们想起这门手艺”。

虽然,王老放下了创作玻璃画的画笔,但他拾起了创作国画的灵感。王老有个云阳版“猫王”的绰号,还有人称他“鬼才”。2006年,他的一幅百猫戏蝶图,在南京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出了彩。据说有人出几十万高价要买,王老没给卖,至今收藏在家。其实看着满屋的国画和炭精画像,王老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如今的王鸿骏76岁。听说,这老人家的耳朵近来不好使了。但奇怪的是,但凡有人提起那门手艺,这老人家的听力和表达能力一点不会含糊。他说,这些老文化,总有返璞归真的一天。

王老说,只有画画能让自己觉得充满生命力,也希望有感兴趣的孩子们,可以找到自己来学习,也希望自己专注了一辈子的玻璃画,能有个新的未来。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徐志全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