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玻璃产业 > 玻璃趣闻 > 正文

玻璃纤维龙头,中国巨石:高端化、高效率、低成本,智造领先

发布日期:2022/11/1 17:58:31 浏览:281

6倍,世贸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2.8;假设工业产值增速与全球经济增速相同,玻纤行业全球需求增速约为4.5。

我国玻纤行业成长性凸显,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减弱。

玻纤及其复合材料应用范围广泛,除了传统的建筑建材、管道等强周期行业,风电、节能环保、电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新需求占比不断攀升。

2013年以后,行业逐渐跳脱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桎梏,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关联度下降,需求成长性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

当前我国玻纤仍处于消费增长阶段,下游应用领域覆盖范围广泛。

2021年国内玻纤表观消费量约为474万吨,同比增加11.04,相比2020年增速提高1.32,呈稳中有升态势。玻纤渗透率高,应用领域可以覆盖建筑材料、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管罐、工业应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

其中,建筑建材和电子电气占据下游需求的55。其中汽车轻量化、5G、风电属于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加码行业“成长”属性。

(1)建筑材料需求仍为主流,中长期看增速持稳

玻纤下游需求建筑占比约34,仍为主流。玻纤在建筑领域中多数应用在外墙屋面保温防水、石膏板以及各类建材中,用以增强建筑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材料的耐久性将因此大幅提升。

随着建筑业对建筑材料耐久性、低维护、可设计性等方面的要求提高,玻纤增强型建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房建需求长期看人口,房地产业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开发经营模式,回归基础民生属性和租购并举后,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月29日,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以上,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同时,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旧住房面积小、质量差、配套不齐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比较旺盛。

(2)交通领域玻纤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玻纤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运用主要包括汽车与轨交。玻纤在汽车的前端模块、发动机罩、装饰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盒、复合材料板簧中被广泛运用,具有强度高、轻量化、模块化、低成本等特点;在高铁车头导流罩、蓄电池箱、车门、窗框、仪表框、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FFU)枕木中被大量使用,具有耐磨、耐腐蚀、轻质高强的特点。

在双碳背景下,汽车轻量化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占比的提升将更具确定性,玻纤产品前景将更加广阔;轨交建设仍处于上升阶段,玻纤需求增长将受益于“交通强国”战略。

21年以来传统汽车产量逐渐回暖,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

截止21年底,汽车累计产量2652.80万辆,同比增长4.80;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0万辆,同比增长145.60。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

新能源汽车受益于政策红利,未来发展趋势向好,料将成为玻纤需求端的新增长点。汽车轻量化对能耗影响明显,整车大约有1/3的能耗跟重量紧密相关。

据统计,1kg改性塑料可以替代2-3kg钢等密度较大的材料。据巨石年报披露,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对于当前市场上在售的普通汽油机车来说,重量每减轻100Kg,油耗降低3-5左右;而纯电动车续驶里程可以提高3-5左右。

随着汽车轻量化、碳排放政策陆续出台,加上我国油耗标准年降幅要求逐步趋严,玻纤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密度小,设计灵活美观,易成型,耐腐蚀,隔热隔电,耐冲击,抗振,易于涂装,且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具有和金属材料相近的机械性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金属薄板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减重效果较好且整体成本更低,被广泛应用于替代传统金属。

内饰顶棚、电池盖及壳体、电池下箱体、气门室罩盖、油底壳等部件上均有短切毡以及热固、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发达国家玻纤及其复合材料渗透率达到20-30,国产车玻纤及复合材料应用比例为8-12,国产车渗透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轨交方面,高铁、地铁建设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催生玻纤重要增长点。

2021年,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9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4万公里,远超规划目标,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指出要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高铁建设投资预计将稳步增长。

玻纤增强材料性能优异,在轨交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轨道交通同汽车制造行业一样,朝着安全化、轻量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在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玻纤增强塑料除用作内部设备和装饰材料外,承重结构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列车提速要求提升以及高分子材料的深入,玻纤增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枕木成为枕木行业发展新趋势。

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造的枕木以及用玻璃钢制造的客车车门、座椅、墙板由于具有耐磨、耐腐蚀、轻质高强等优点,已在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更多更新的应用。

(3)5G商用时代支撑电子纱需求持续高景气

电子纱的需求与下游PCB产业链景气程度休戚相关。PCB上游主要原材料为覆铜板、压延铜箔等,其中覆铜板占成本的比重约为35左右,是最主要的材料之一;而覆铜板的上游材料主要是电子级玻纤布、木浆纸等,玻纤布成本占比约18。

随着汽车、5G等新兴需求的增加,PCB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电子纱作为覆铜板增强绝缘材料,也具备了高成长性。

中国PCB产值稳定增长,带动玻纤需求提量。

我们测算,2015年至2021年中国PCB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73,高于全球年复合增速4.12。据此估计,2022年国内PCB产值可达近394.67亿美元。

PCB成本中覆铜板占比43.59,覆铜板成本构成中玻纤布占比19.25,由此测算2022年PCB带来的覆铜板产值约为172.04亿美元,玻纤布需求约为33.12亿美元。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去年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65万个。

《北京市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提到,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650万个5G基站、28亿5G用户,其中中国基站将超过400万个、用户将突破10亿。看好未来IDC和通信基站的增加会带来大量的PCB需求增量。

(4)风电行业发展支撑风电纱需求持续提升

十四五迎风电发展新阶段,利好风电用玻纤市场。

过去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受政策影响明显,2020年补贴退坡推动风电行业抢装。十四五期间,影响风电需求的政策因素减弱,国内风电进入平价时代。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将成为风电发展主要驱动因素。《风能北京宣言》提出,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十四五”规划期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长期来看,将为玻纤带来需求增量。

风电叶片大型化和轻量化的趋势带动高模量玻纤需求。风机产品功率加速迭代,大兆瓦风机要求大尺寸叶轮,因此叶片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

风电叶片大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使得叶片材料的选择从普通模量玻纤发展到高模量玻纤,减轻叶片重量的同时增加叶片刚度。

虽然全碳纤维叶片能降低30-50叶片重量,但目前面临成本高昂及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平价上网的前提下,高模高强玻纤性价比最高。叶片和机舱罩是玻纤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的主要方面。根据风电叶片玻纤使用量估计,每1GW风电装机容量约消耗玻璃纤维1万吨。

随着陆上风机大型化速度加快,大兆瓦风机叶片玻纤使用量将增加,加码玻纤产品需求。

海上风电发展势头佳。

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3.06GW,同比增长22.74。据GWEC《2022年全球风能报告》数据,全球海上风电在2021年实现了21.1GW的新增并网(为2020年的三倍多),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一枝独秀,其海上风电增量占全球的80,中国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最多的国家。

(5)家电轻量化趋势惠及玻纤,拓展需求新空间

家电和汽车是目前改性塑料产品应用最多的两个领域(两者均有轻量化需求)。

高玻纤含量(50)高强度材料与长玻纤增强材料(LFT-PP/PA)应用于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的结构件中。这些材料结构构件高强度、高耐磨、耐水煮、耐温,且重量轻,能满足消费者对家电轻量化和居住健康化的需求。

2021年家用空调产量为1.55亿台,同比增长6.97;冰箱产量为8609.60万台,同比增长1.97;洗衣机产量为7447.70万台,同比增长5.60。白色家电产量的稳步增长与产品技术升级有望为玻纤需求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3、价格端:短期持续磨底,静待需求回暖释放弹性

2022年国内玻纤市场高开低走,无碱玻璃纤维纱价格陡然下滑,电子纱价格低位震荡。

从供给端看,1-9月玻纤产能加速释放,整体产能居历史高位;而下游需求受国内疫情、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较为疲软,库存持续累积,玻纤价格下滑。

随着区域内新窑陆续产出合格品,现货流通量有所增加,商家降价排库意愿显著,低价货源不断冲击市场;且下游工厂存降负预期,对玻纤需求量减弱,致使玻纤现货价格快速下行。

当前时点下,考虑到当前现货价格磨底 风电/热塑/电子纱等需求有所回暖,中长期下游新领域需求增速可观,待社会库存消耗,配合供给端产能合理释放,我们认为后期玻纤价格将具备较充分的弹性。

三、中国巨石:成本 市场 技术优势,全球竞争力加倍

1、成本优势:精细化管控,巩固盈利护城河

(1)采购成本低,强化成本端竞争优势

巨石主要原材料和燃料采购价格低,成本优势凸显。国内主要玻纤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接近或超30(2020年中国巨石约34,2021年泰山玻纤达61),是成本管控的核心要素,其次是能源动力。原材料和能源采购的议价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单吨生产成本与企业的盈利空间。

2019年中国巨石的叶腊石采购均价为432元/吨,显著低于泰山玻纤的580元/吨和重庆国际的613元/吨;巨石天然气采购均价为2.34元/立方米,低于泰山玻纤的2.82元/立方米和山东玻纤的2.49元/立方米。综合而言,巨石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原材料采购具备规模经济,议价能力强。

中国巨石原材料采购体量大,有话语权。对浙江桐乡、四川成都、江西九江、埃及和美国五大生产基地的大宗原材料实行统一采购制度,按照“年度招标、公开招标”原则,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上行通道时,采用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减弱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波动性。

综合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巨石叶腊石采购量是泰山玻纤的3-5倍(泰山玻纤2019年开始减少叶腊石采购量,转向采购相对低价的叶腊石块);是山东玻纤的5-7倍。天然气采购量也数倍于竞争对手。

产能规模大带来的采购体量优势,赋予中国巨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玻璃趣闻
本周热点
  • 没有趣闻

  •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